测斜仪是一种用于测量钻孔、基坑、土体、混凝土结构等内部倾斜变形(位移)的仪器,在岩土工程、地质灾害监测、建筑基坑监测等领域应用广泛。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使用测斜仪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:
一、仪器准备与检查
仪器校准
定期校准:按照厂家要求定期对测斜仪进行校准,确保测量精度。
校准环境:在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校准,避免环境因素干扰。
部件检查
探头检查:确保测斜探头无损坏,传感器灵敏度正常,电缆无破损。
读数仪检查:检查读数仪电池电量、显示屏是否正常,确保数据采集功能正常。
导轮检查:确认导轮转动灵活,无卡滞现象,确保探头在测斜管内顺利滑动。
配套设备
测斜管安装:确保测斜管安装牢固,无变形或堵塞,管内清洁无杂物。
辅助工具:准备足够的电缆、固定装置和记录表格。
二、现场测量操作
测量环境
温度影响:温度变化可能导致测斜管和探头热胀冷缩,影响测量结果。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,应记录环境温度,必要时进行温度修正。
电磁干扰:避免在强电磁场环境中使用测斜仪,防止干扰传感器信号。
天气条件:避免在强风、暴雨等恶劣天气下测量,防止仪器晃动或进水。
测量过程
探头插入:将探头缓慢插入测斜管,确保导轮沿测斜管导槽平稳滑动,避免探头倾斜或卡滞。
测量方向:通常沿两个垂直方向(如X轴和Y轴)测量,每次测量需记录方向,确保数据完整。
测量深度:按照测斜管深度标记,逐段测量,确保每段深度间隔一致(如0.5m或1m)。
数据记录:每次测量后及时记录数据,避免遗忘或混淆。
测量频率
根据监测需求确定:在基坑开挖、土体变形等关键阶段,应增加测量频率;在变形稳定阶段,可适当减少测量次数。
异常情况处理:若发现变形异常,应立即加密测量,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。
三、数据处理与分析
数据修正
零点漂移修正:定期对测斜仪进行零点校准,消除传感器零点漂移误差。
温度修正:根据仪器说明书,对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进行修正。
系统误差修正:对仪器本身的系统误差进行修正,确保数据准确性。
数据分析
变形计算: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各深度处的水平位移,绘制位移-深度曲线。
趋势分析: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测量数据,分析变形趋势,判断是否达到预警值。
异常值处理:剔除明显错误的数据,分析异常值产生的原因(如仪器故障、人为操作失误等)。
报告编制
数据整理:将测量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,清晰展示变形情况。
结论与建议:根据分析结果,提出是否需要采取加固措施或调整施工方案的建议。
四、仪器维护与保养
清洁与防潮
使用后清洁:测量结束后,用干净软布擦拭探头和电缆,避免泥沙或水分残留。
防潮存放:将仪器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,避免受潮或霉变。
定期检查
功能检查:定期检查仪器各部件功能是否正常,如发现故障及时维修或更换。
电池维护:定期更换电池,避免电池漏液损坏仪器。
运输保护
防震运输:运输过程中,使用专用仪器箱,避免仪器受到剧烈震动或碰撞。
五、安全注意事项
人员安全
操作培训: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,熟悉仪器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。
防护措施:在施工现场测量时,佩戴安全帽、安全鞋等防护装备,避免发生意外。
仪器安全
避免跌落:测量过程中,防止仪器跌落或受到外力撞击。
电缆保护:避免电缆过度弯曲或拉扯,防止电缆断裂或接触不良。
六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
测量数据异常
原因:仪器故障、测斜管堵塞、探头卡滞等。
解决方法:检查仪器是否正常,清理测斜管,重新测量。
读数不稳定
原因:电缆接触不良、传感器故障、环境干扰等。
解决方法:检查电缆连接,更换传感器,远离干扰源。
测斜管变形
原因:土体变形过大、测斜管安装不牢固等。
解决方法:重新安装测斜管,或采用其他监测方法补充数据。
七、总结
使用测斜仪时,需从仪器准备、现场测量、数据处理到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严格把控,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同时,操作人员需具备知识和技能,熟悉仪器性能和操作规范,才能在工程监测中发挥测斜仪的大效用。